作者: 李艷粉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13 10:43
□記者 李艷粉
8月12日,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馬洪彬帶領相關科室負責人做客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,介紹該局工作職責及2025年以來重點工作情況。今年以來,該局全面履行“兩統一”職責,聚焦重點任務,各項工作成效顯著。
科學規劃引領,
空間體系日臻完善
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持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,市、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全部獲批,125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完成批復,其余鄉鎮規劃成果正推進審查報批;同步推進礦產資源、生態修復等18個專項規劃印發實施。西部、牡丹等4個城區單元控規及市立醫院東院區等6個街區控規高標準完成;村莊規劃分類推進編制,293個村莊規劃獲縣(區)政府批復,174個村莊規劃納入省級“一張圖”系統,“多規合一、三級三類”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。
為強化規劃權威,該局建立健全規劃監督、執法、問責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,持續開展規劃執法“利劍行動”。2025年以來,依法拆除違法建設35處,拆除面積11253平方米,有效遏制違法建設蔓延勢頭,“規劃即法”意識逐漸增強,規劃權威性和嚴肅性得到有效保障。
保護優先發力,
耕地紅線嚴守不逾
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決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,全面推行耕地保護“田長制”,建立健全“智慧國土”監管平臺,通過431處智能監控點、700余個便攜執法終端、167輛執法巡查車,實現全域全天候動態監測。上半年,全市違法用地比例為1.17%,新增違法用地面積11.34畝。
為提升耕地保護效能,該局創新“三位一體”監管模式,整合遙感監測、執法監察、變更調查數據。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,積極做好占補平衡改革后的新增耕地入庫準備,加大補充耕地項目入庫力度,今年已驗收入庫補充耕地1239畝。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獎懲,對超額完成年度恢復耕地考核任務的東明縣、單縣、成武縣,分別獎勵354萬元、303萬元、120萬元,有效調動了縣區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要素保障強化,
服務發展精準有力
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“項目跟著規劃走、要素跟著項目走”,按照“控制總量、優化增量、盤活存量、提高質量”原則,加強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統籌管理,合理配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。2025年以來,全市已批復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5個,納入擬征收項目133個,擬征收總面積6082畝;累計入庫增減掛鉤指標852畝;批復臨時用地6875畝;批復建設用地總面積4253畝(其中新增建設用地4003畝),已保障新萬福河復航二期工程侯樓至關橋段工程項目、菏投集團2×5萬千瓦背壓機組熱電聯產項目、年產5000臺綠色儲能及大型能源動力裝備生產項目等45個建設項目用地需求,實現重點項目用地“應保盡保”。
同時,創新土地儲備出讓機制,調整市區土地收益分配,最大程度簡政放權、簡化程序,充分發揮地塊區位優勢,有效增強地塊投資吸引力,今年以來,完成市級土地出讓收入3.94億元。
改革創新突破,
基礎工作提效增速
聚焦制度創新,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強化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指導意見》《關于全面推行耕地保護“三位一體”創新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》等文件,構建“3+1+1”制度體系(3個有效銜接、1個考核辦法、1套流程再造),夯實工作基礎。
深化“一次辦好”改革,今年以來全市共發放不動產權證書1.9939萬本,出具不動產登記證明1.5139萬份,協助查封登記1884宗,完成權籍調查外業133宗。積極推進實景三維菏澤建設,鄆城、鄄城、巨野、東明、定陶實景三維建設任務高標準完成。全力做好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申報工作,菏澤市市本級21個項目、25個地塊通過審批,批準資金總額約50.13億元。“標準地”改革縱深推進,出讓“標準地”37宗,面積1480畝,重點區域新增工業項目“標準地”供應達100%。